导入数据...
 
“美丽中国·魅力长江”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 遂宁校区举行
作者:敬川 摄影:孙红林 熊灿 朱琳 贾清月 李鑫蓉 秦薪雅 朱琳 刘人一 初审:王荣群 复审:余天威 终审:饶显周
[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4月30日
  查看:79
  来源:遂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

 4月27日,由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德国艾伯特基金会主办,遂宁校区文化产业管理系承办的“美丽中国·魅力长江——长江上游生态、旅游、历史与考古文化”学术研讨会在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隆重举行。四川师范大学副校长、遂宁校区党委书记何诣然,德国艾伯特基金会驻华代表赛巧先生,来自全国30余所高校的相关专家学者,遂宁市委统战部、市农业农村局、社科联、民建、致公党、相关企业负责人以及遂宁校区领导班子成员、各院系师生代表共计近300人参加了本次会议。开幕式由遂宁校区文旅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彭文斌教授主持。

图片7.png

 何诣然在致辞讲话中介绍了四川师范大学办学历史、学科建设情况以及遂宁校区办学情况。他强调,遂宁校区的创办立足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作为学校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治理体系改革的先行试验区,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和高质量就业为办学导向,努力建设成为四川省乃至全国高校中深化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协同发展的典型示范。他指出,本次会议的召开对探讨作为“中华文明的摇篮”与“绿色高地”的长江流域的生态、旅游和历史与考古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与社会价值,期待各位专家广泛交流、深入研讨,凝心聚力、共谋发展,为进一步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献智献策。

图片6.png

 赛巧先生深情回顾了艾伯特基金会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他认为本次“美丽中国,魅力长江”对于推动长江流域历史文化研究、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中国西南民族研究学会副会长、四川大学藏学研究所李锦教授在致辞中说,近期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的座谈会再一次对新时代的西部大开发提出了具体要求,作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地,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她希望与会学者更多地参与到川师大以及遂宁市的各项合作当中,达成学术研究和地方发展的双赢局面。

图片5(1).png

 随后,特邀专家们分别作主旨发言。西南民族大学原校长曾明教授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起源、传承与创新—从苏轼的“活法”说起》为题,从如何认识把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三苏文化中蕴含丰富的治国理政理念与思维以及三苏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意义等方面阐述了文化强国建设的深刻内涵和实践逻辑。北京师范大学李帆教授以《“复线历史”的思路丰富中国“大历史”》为题,从清季历史教科书的线性历史叙事和“复线历史”的书写思考两个方面阐释了以“复线历史”的思路丰富中国“大历史”的可行性。中山大学张应强教授以《从清水江研究经验看区域研究对理解西南山地社会的理论价值》为题,分享了清水江流域研究的学术历程、相关成果以及区域研究的相关思考。云南大学李志农教授以《边疆民族地区道路建设与村落社会变迁——基于滇藏线重镇奔子栏村的考察》为题,通过奔子栏村的案例,说明了原本上“因路而兴”的区位优势会遭遇到非常大的不确定性,道路沿线的众多地区无一不面临着如何适应新交通体系、如何寻找新发展出路的局面。四川大学李映福教授以《重构未来—可持续的文化遗产保护与城市发展:以成都平原大遗址公园为例》为题,介绍了成都平原大遗址保护利用的定位与模式,并重点分享了邛窑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探索实践。华东师范大学黄剑波教授以《乡土繁盛的现实与可能》为题,解读了个体行动以及地方社区(乡土)行动对乡土全面繁盛的重要意义。彭文斌以《何以乡村?乡村振兴的知识与社会背景》为题,回顾了民国时期乡村建设运动史,重点介绍了与四川乡建关系密切的晏阳初、卢作孚、傅葆琛等先生的乡建实践与思想。

图片4.png

图片3.png

 本次会议设置5个专题分论坛。与会专家学者围绕“科技创新与生态保护”“文旅融合与文化传播”“考古遗址博物馆和考古遗址公园”“乡土文明与乡村振兴”“文旅实践与地方文化历史”等议题展开了精彩学术分享和热烈讨论。

图片3(1)(1).png

图片2(1).png

 与会专家学者高度评价了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的建设发展,肯定了遂宁校区高质量人才培养创新改革和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战略的责任担当,认为本次学术研讨议题广泛、内容丰富,角度新颖,层次多元,并切实践行了学术研究服务国家治国理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责和使命担当,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国内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提供经验,对促进长江文明价值谱系与文化保护传承做出了积极贡献。

图片1.png



(微信扫描分享)
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