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遂宁校区开展课题申报指导系列活动
时间:2025-03-15 23:28:00   来源: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   查看:71
作者:曾鱼 摄影:曾鱼 初审:樊敏 复审:张姝 终审:饶显周

为提升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推动遂宁校区学科建设高质量发展,遂宁校区邀请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彭文斌教授,于2025年3月5日、13日,先后开展“课题申报与问题意识”专题讲座、“国家课题申报指导”两场专题学术活动。

彭教授聚焦项目选题优化与论证逻辑深化,分层次多角度地辅导对青年教师打磨申报材料。在项目选题优化方面,他结合自身多年国家级课题的评审与申报经验,以与会教师拟申报的题目为案例,逐一点评选题价值与可行性。他指出,选题需立足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需求兼顾学术需求、社会价值和现实可行性,突出学科交叉特色,注重“跨民族、跨区域”的建设思路,避免单一视角。同时,针对部分选题不明确、创新点模糊的问题,彭教授提出“题目至尊”的修改技巧,并运用此技巧对拟申报课题中的问题选题现场现场修改演示。

在深化论证逻辑方面,彭教授强调,科研的本质起源于问题,问题意识是学术创新的逻辑起点,需贯穿申报书撰写的全过程。由此,他引出“大问题意识”概念,说明了21世纪全球社科研究的三大核心问题——认同问题、生态与环境问题、全球化与发展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四性”、“四原则”与“八新”框架与问题意识的关联,强调申报书撰写的论证逻辑需遵循“解决真问题”的原则,以问题意识统领研究框架,明确“问题-方法-创新”的主线,从选题依据到研究设计的每个环节均需体现问题意识,避免低水平重复研究。通过理论工具与案例分析的适配性,并辅以可视化图表增强技术路线的清晰度,使论证逻辑更加严谨。

最后,他谈到到课题申报不仅是立项竞争,更是系统性科研训练。遂宁校区始终将青年教师科研能力培养作为学科建设重点,校区将建立“申报-研究-转化”全周期服务体系,推动学术研究与战略实践深度融合。参会教师纷纷表示,两场活动兼具理论高度与实践深度,后续将结合会议中强调的问题导向思维与论证逻辑优化路径,针对性完善课题申报材料,提高自己的科研水平。

编辑:教务科

  • 二十届三中全会
  • 校训
  • DJI_0757.jpg
  • 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