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乡”约盛夏,遇“践”青春:遂宁校区蓝花楹筑梦团队暑期“三下乡”纪实
时间:2025-07-26 17:47:55   来源:遂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   查看:41
文字:杨筱 | 图片:王艺卓 王慧玉 | 初审:康雅洁 | 复审:余天威 | 终审:饶显周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青年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积极作用, 7月3日至15日,四川师范大学蓝花楹筑梦团队在达州市大竹县庙坝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青年的担当,为当地乡村振兴发展注入青春活力。

   七彩课堂:促进乡村儿童全面发展

   实践队员针对庙坝镇乡村发展实际需求,聚焦当地留守儿童和特殊儿童两大群体,围绕庙坝镇文明精神美、农民群众心灵美、传承发展文化美“三美”建设行动,充分发挥自身专业特长,充分调研儿童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打造特色七彩课堂,助力乡村青少年全面发展。活动期间,实践团成员自创教案数量达二十余篇,开设课程涵盖音乐、美术、数学、手工、素质拓展等多领域。同时,采用现场直播与线下宣传双重形式,精心组织开展志愿服务成果展示活动,服务当地居民近百余户。

 

 

   课堂内外:“∞”的温暖延伸  

   课堂内外,累计14天的“午睡值班”如微风轻抚,共计80余人次的课后“兴趣班辅导”似暖灯长明,细节处尽显蓝花楹团队对儿童身心需求的细腻关照。“当冲突发生”情景课有效化解孩子们的成长烦恼,不同类型的“安全讲堂”织密了安全守护之网,“科技走进生活”实践课则帮助孩子们架起通往未来的桥梁,蓝色运动课堂中举办的10场“趣味羽毛球赛”,参与人数达60余人次,以跃动的活力点燃了孩子们的夏日激情。

 

   步履乡土:探寻文化潜能的密码  

   此外,实践团队深入庙坝镇开展系统性文化产业调研,通过实地走访与产业分析,为本土资源转化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精准支持。在庙坝镇文化站,团队成员详细考察文化遗产保护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成果,聚焦舞龙、瓷器、蓑衣等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为挖掘庙坝文化IP价值、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奠定基础。

 

 

这场以课程教育为经、实践活动为纬的“三下乡”实践,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一次乡土美学的创造。四川师范大学蓝花楹筑梦团队以青春为笔,以七色光为墨,在庙坝镇儿童心间绘就流动的祥云,更在这片热土上深挖着蕴藏于文明根脉中的潜力。

 

(图:团队实践调研合影)

编辑:学生工作

  • 二十届三中全会
  • 校训
  • DJI_0757.jpg
  • 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