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乡”约盛夏,遇“践”青春:遂宁校区火塘彩韵实践队三下乡活动纪实
时间:2025-08-16 18:05:52   来源:遂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   查看:173
文字:火塘彩韵实践队 | 图片:火塘彩韵实践队 | 初审:康雅洁 | 复审:余天威 | 终审:饶显周

   7月25日至29日,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火塘彩韵”志愿队深入大凉山腹地昭觉县,在新城镇南坪社区和补约乡开展“火塘彩韵,石榴籽情”主题实践活动。以青春之力助力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用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红色教育筑牢信念根基。在昭觉县烈士陵园,志愿者与当地孩子们一同向纪念碑敬献鲜花,静默肃立中感悟革命精神。墙体彩绘绘就团结画卷。志愿者历时三天精心创作的主题墙绘,以“石榴抱籽”为核心意象,融入身着彝汉服饰的孩童、索玛花与稻穗等元素,成为社区新地标。

   趣味课堂点亮成长时光。历史课上,“彝海结盟”情景剧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中领悟信任与承诺的分量;心理团辅课上,“大风吹”“情绪天气预报”等游戏教会孩子管理情绪;音乐课里,彝族古歌《阿诗且》与吉他弹唱《平凡之路》交相辉映;美术课上,传统漆器纹样临摹与“我心中的新农村”创作碰撞出创意火花,让知识在欢乐中自然流淌。

   温情服务连接家校心桥。针对留守儿童亲情缺失问题,志愿者们协助20余名孩子录制短视频,镜头里孩子们用彝汉双语混杂的普通话展示学习成果、诉说思念,这些承载牵挂的视频由社区转交给在外务工的父母,让爱跨越山海。

   篝火联欢共谱民族欢歌。夜幕下的县城被熊熊篝火照亮,志愿队员跟着彝族阿妈学跳“达体舞”,“三步一踢脚”的节奏中,不同民族的人们围着篝火连成圈,恰似紧密相依的石榴籽,在欢声笑语中传递温暖。

   乡村振兴一线探寻发展密码。7月29日,志愿队受邀走进补约乡,实地探访乡村振兴新进展。这个曾是脱贫攻坚主战场的地方,如今正沿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道路稳步前行,志愿者们在田间地头见证着乡村蝶变的生动实践。

   五天的实践中,火塘边的故事、墙绘前的讲述、课堂里的欢笑、篝火旁的舞蹈,共同编织成民族团结的动人图景。正如志愿者们所言:“在这里,每一颗石榴籽都闪耀着团结的光芒,每一份真情都在火塘边悄然生长。”青春的足迹留在大凉山深处,而民族团结的种子已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

编辑:学生工作

  • 二十届三中全会
  • 校训
  • DJI_0757.jpg
  • 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