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论教育家精神系列 (六)——阳明心学-王守仁
[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  [手机版本]  [扫描分享]  发布时间:2024年6月21日
  查看:250
  来源:遂宁校区综合办公室
发布:遂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文字:科学教育 张玉林│图片:网络│初审:秦绍林│复审:余天威│终审:饶显周

王守仁(1472~1529),字伯安,号阳子,世称阳明先生,故又称王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军事家,是明代著名的阳明学派创始人之一。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被封为“先儒”,奉祀孔庙东庑第58位。王守仁的一生,著作甚丰。他死后,由门人辑成《王文成公全书》38卷,其中在哲学上最重要的是《传习》和《大学问》。他的一生极富传奇色彩,横跨明代的弘治、正德、嘉靖三朝皇帝。

image.png

  王守仁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其远祖为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其父王华是1481年状元,后官至南京吏部尚书。据《王守仁年谱》记载,他出生前夕,其祖母梦见有人从云中送子来,梦醒时王守仁刚好出生,祖父便为他起名叫王云,乡中人亦称其降生处为瑞云楼。5岁时他还不会说话。一天一位高僧经过,抚摸他的头说“好个孩儿,可惜道破”,意指他的名字“云”道破了他出生的秘密。其祖父恍然醒悟,遂更其名为守仁,此后他便开口说话了。这个故事有点神话色彩,但可以看出 他幼年时并未显示出过人的聪慧和才华。

image.png


一、童年生活

王守仁10岁时,父亲高中状元,于是他随父赴京。路过金山寺时,父亲与朋友聚会,在酒宴上有人提议作诗咏金山寺。大家还在苦思冥想,王守仁已先一步完成:“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萧吹彻洞龙眠。”四座无不惊叹,大家又让他作一首赋蔽月山房诗,王守仁随口诵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若人有眼大如天,还见山小月更阔。”作诗一事,表现出王守仁具有非凡的想象能力。

王守仁十一二岁在京师念书时,他问塾师:“何谓第一等事;”老师说:“只有读书获取科举名第。”他说:“第一等事恐怕不是读书登第,应该是读书学做圣贤。”尽管如此,他从年少时代起就从不循规蹈矩,所有记载都说他自少“豪迈不羁”。如13岁丧母后,继母待他不好,他竟买通巫婆捉弄其继母,使得她从此善待他。他学习并非十分用功,常常率同伴做军事游戏。年轻时他出游边关,练习骑马射箭,博览各种兵法秘籍,遇到宾客常用果核摆列阵法。

二、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是16世纪明朝儒学家王阳明创立的一种心学思想体系。王守仁是明代末年儒学家杨师道的弟子,深受其影响。早年他曾在宁波任教授,并广收门徒。他师从杨师道之后,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思想体系,被称为“阳明心学”。

阳明心学强调心性即良知的重要性,认为人人都有良知,是自觉被动的,而非奴隶般屈服于外界环境的。阳明心学主张将良知与行动相统一,通过修炼提高个人的道德品质,达到心与行的统一。阳明心学注重人际关系和社会义务,提倡推己及人、仁爱他人,强调人的行动必须以善为本。阳明心学影响了中国历史上的文化、伦理和思想发展,也对日本、韩国等国家的儒学产生了影响。

三、知行合一

王守仁的主要思想是“知行合一”,他认为人的本性本善,只有通过“知行合一”的修炼,才能达到心性与道义的合一,从而实现个人的成长与社会的和谐。在他看来,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才有意义,学习应该是以实际行动为基础的。他强调个人的主体性和自觉性,主张人人都应该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改造,致力于促进社会的进步。

四、教育精神

王守仁在教育方面也有着很大的贡献。他主张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而不仅仅是灌输知识。他强调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让学生能够自觉地去追求真理和美好的人生。

王阳明的教育精神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王阳明强调个人修身的重要性,认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他认为,一个人应该先从修养自己的品德和道德修养开始,然后以和谐的家庭关系为基础,进而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2. 心即理:王阳明的教育思想强调心性即理,他认为每个人内心都有良知,是可以自觉认识和体悟道德真理的。他主张通过反思自己的内心,认清自己的欲望和执着,以达到内心的清明和道德的提升。

3. 实践为本:王阳明主张将道德行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注重实践与行动。他认为只有通过实际行动,才能真正践行道德和义务,同时也能更好地认识、体验和修正自己的错误。

4. 爱与仁:王阳明强调仁爱他人的重要性,他认为人人都应该以仁爱之心对待他人,关心他人的利益和幸福。他认为,通过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来帮助他人,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生价值。

这些教育精神体现了王阳明对于人的内心修养和道德实践的重视,对于中国儒家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守仁的贡献不仅在中国,也对世界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被誉为开启了中国唯心主义哲学的新纪元,影响着后来的许多知名思想家和学者。他的主张也为后来的社会革命和改革运动提供了思想支持,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总而言之,王守仁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阳明心学影响深远,对中国儒学和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的人生事迹和思想理念都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和探索,以期在现实生活中得到启迪和指导。

image.png

▲浙江宁波余姚王守仁故居

五、历史评价

王守仁是我国宋明时期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被称为“陆王学派”,用以对抗程朱学派。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和“知行并进”说,旨在反对宋儒如程颐等“知先后行”以及各种割裂知行关系的说法。王守仁倡“君子之学,唯求其是”的“求是”学风,并多有阐发。直至今日,“求是”精神仍然十分重要,浙江大学把它作为校训的一部分。他的学说以“反传统”的姿态出现,在明代中期以后,形成了阳明学派,影响很大。他的徒弟遍布全国各地。死后,“王学”虽分成几个流派,但同出一宗,各见其长。他的哲学思想远播海外,特别对日本学术界产生很大的影响。日本大将东乡平八郎就有一块“一生伏首拜阳明”的腰牌。王守仁不只是哲学家、教育家,也是一位诗人。他一生事功赫赫,被称之为“真三不朽”。

参考文章:[1]李龙洋. 论王守仁“知行合一”的思想[D].河北大学,2018.

[2]王蕾.论王守仁“致良知”的教化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职大学报,2019(01):110-114.





【编辑:学生工作】


(微信扫描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