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调研大课堂系列讲座由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发起,旨在搭建乡村建设学术研究与乡村实践的桥梁。继2024年乡村调研大课堂的圆满收官,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于2025年2月27日开启了新一轮大讲座。本次讲座邀请了四川农业大学窦存芳教授主讲,主题为“乡村振兴的文化根基——解密中华农耕文明的生生不息”。
窦存芳教授从中华农耕文明的起源讲起,梳理了“万年奠基、八千年起源、六千年加速”的历史脉络。她指出,从陶器定居到青铜礼器,从“二十四节气”到《田律》环保法,农耕文明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天地人”和谐共生的智慧结晶。针对当前乡村振兴战略,窦存芳教授强调“文化是乡村的灵魂”,通过分析“差序格局”“乡土社会”等传统特征,她提出“重塑乡土”需立足农耕文化根基:“从‘仓廪实而知礼节’的治理智慧,到‘物候观测’的生态经验,传统农耕文明为现代乡村治理、生态保护提供了宝贵启示”。窦教授引用《吕氏春秋》“夫稼,为之者人也,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强调乡村振兴需平衡“天、地、人”关系,既要科技赋能,更需传承“厚德载物”的生态伦理。最后,窦存芳教授呼吁当代乡村振兴需“超越唯技术论”,重视文化基因的创新转化。
同学们也积极响应,表示乡村振兴不仅是产业升级的过程,更是唤醒沉睡的乡村文化基因、让传统智慧乡村焕发现代活力的过程。作为“乡村调研大课堂”系列讲座的开篇,本次讲座融合农史研究、文化遗产保护、社会学等多学科视角,为同学们提供了跨界交流的平台。
主讲人介绍
窦存芳,西北师范大学经济学学士,兰州大学民族学硕士学位,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学位。2011—2012在瑞士日内瓦大学社会学系交换学习,2015—2016在美国康奈尔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和人类学系访学。现任四川农业大学教授,中国藏茶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东北大学满学院博士生导师,中国民族学学会理事,民族生态学常务理事,中国商业史学会理事,西南茶文化协会理事,雅安市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理事等。主要研究领域:文化理论与文化经济、物质文化、文化遗产等。出版著作5部,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项目1项、省部级项目6项、市级校级项目10余项,主研多项国家社科和省部级项目。参与完成多项乡村振兴、社区治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等多项规划编制。
编辑:教务科
地址: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科教园区科创西路88号 | 邮编:629000 | 联系电话:0825-6668003 | 内容管理 版权所有:四川师范大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