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入数据...
“乡”约盛夏,遇“践”青春:遂宁校区“彝乡青苗”筑梦实践队深入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
时间:2025-08-06 18:09:38   来源:遂宁校区综合管理办公室   查看:22
文字:李亚姣 景艳梅 | 图片:孙妮 | 初审:康雅洁 | 复审:余天威 | 终审:饶显周

   7月6日至11日,四川师范大学遂宁校区“彝乡青苗”筑梦实践队深入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开展了为期六天的三下乡实践活动。队员们通过支教助学、农耕体验、非遗探访等多元形式,在彝乡的土地上点亮希望,播撒汗水,也在实践中深化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

   支教期间,队员们结合彝区实际设计特色课程:彝汉双语教学饶有趣味地架起沟通桥梁;防校园暴力普法课通过情景模拟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汛期防溺水演练强化孩子意识到“生命诚可贵”;剪纸文化体验让非遗魅力浸润童心。红色精神课上,“彝海结盟”的故事让“彝汉一家亲”的观念深植孩子心中。

    此外,队员背着背篓,沿陡坡向鄢家碉村的黄豆地进发。劳作中,队员们发现豆苗根系深扎贫瘠土壤,正如世代与大山较劲的彝乡百姓。“他们从不抱怨命运,这种坚韧就是振兴的内生动力。”景艳梅的感悟,让大家对“乡村振兴战略”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支教间隙7月7日,队员们在梅林镇采访了传统绣娘阿克妈妈。雨棚下的简陋工作台前,传统销售模式下市场格局局促、年轻人传承意愿低等问题,意味着彝绣想要在乡镇生生不息,就必须要沿着乡村振兴战略中加快发展乡村产业这一战略部署路线图,自助互助,冲破困局。

   7月10日下午,“团结杯”篮球赛为支教画上句点。鄢家碉村队虽以88:100惜败二坪村队,但村民们朴实的话语却道出真谛:“输赢不重要,重要的是村寨间的交流互通。”结课仪式上,队员自费购置的西瓜与零食堆成“甜蜜小山”,

   实践六天,时短情长。队员们既是知识传播者,又是乡村体验者;更是文化传承者,还是创新发现者。将乡村振兴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广阔舞台,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激发广大农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不竭动力。

编辑:学生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