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落下帷幕。我校区学子参与项目并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这也是四川师范大学时隔32年再次获得该项赛事一等奖,取得又一标志性成果。

10月31日至11月3日,第十九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在南京大学落下帷幕。我校区学子参与项目并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这也是四川师范大学时隔32年再次获得该项赛事一等奖,取得又一标志性成果。

遂宁校区至善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2023级学生秦森莉作为团队成员之一参与的《牵“丝”绘院:廊道遗产视域下南方丝绸之路枢纽院落“四丝”保护体系建构》项目在国赛中荣获一等奖。该项目聚焦南方丝绸之路重要驿站——云南通海县的明清院落保护,通过对当地343座院落开展系统调研,创新构建以多民族独特工艺、仪式空间完整性与内部构件损毁率为核心的“丝级评估量表”,并据此建立“四丝分级保护”机制,将院落划分为核心文物、活态民居、租户主导与濒危闲置四类,分别对应金、银、铜、素四级保护策略,为西南多民族地区古院落保护探索出具有推广价值的“通海方案”。

遂宁校区至善书院的广告学专业2023级学生孙艺芹、广告学专业2023级学生欧阳文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2023级学生陈晨共同参与的《“少”即是“多”:三线文化赋能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基层教育工作者集体主义价值观培育的实证研究》项目在国赛中荣获三等奖。该项目团队基于当前高校师范生和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基层教育工作者存在集体主义价值观缺失问题。以三线文化赋能为切入点,以解决边疆/民族地区青年基层教育工作者困境为导向,在多学科融合视角下,运用实地研究等多种方法,构建“三微”全生命周期培育框架,生成 “少即是多”长效固本机制,培育集体主义价值观,让三线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此次获奖展现了遂宁校区学子扎实的学术功底、卓越的创新能力和强烈的家国担当,也标志着遂宁校区在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而有力的一步!
编辑:管理员
地址:四川省遂宁市船山区科教园区科创西路88号 | 邮编:629000 | 联系电话:0825-6668003 | 内容管理 版权所有:四川师范大学 |